
3歲視力0.5屬正常?5歲視力1.0要注意?別急!了解這些,不做糊涂爸媽!
2022-04-21
孩子的視力一直是寶爸寶媽關心的問題。
某幼兒園組織視力檢查,一位3歲的孩子檢查結果為0.5,醫生說正常,另一位5歲的孩子檢查結果為1.0,醫生說要多注意,孩子一年后可能會近視。
“視力0.5屬正常”?“視力1.0會近視”?這是怎么回事?相信不少寶爸寶媽會存在這樣的疑惑,別急,先和大家說一說“屈光度”、“裸眼視力”、“遠視儲備”這幾個概念。
先說“屈光度”。
眼睛折射光線的作用叫屈光,用光焦度來表示屈光的能力,叫做“屈光度”。屈光度是屈光不正的總稱,它包括遠視(平行光束經過調節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之后)、近視(平行光束經過調節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之前)和散光(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后因眼球在不同子午線上屈光力不等而不能聚集于一點)。
屈光度的值需要通過”驗光“獲得,如果驗光結果顯示為“+”的數值,則表示遠視或遠視散光的度數;如果驗光結果顯示為“-”的數值,則表示近視或近視散光的度數。(注:散瞳后驗光,度數更準確。)
(電子驗光單圖示)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經常聽到或參與這樣的對話:A問“你視力怎么樣啊”,B答“我近視600度”。不少人習慣性地把近視度數跟視力直接劃等號,這是不科學的。事實上,近視屬于“屈光度”,而屈光度與視力并不是一回事!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視力”和”裸眼視力“。
視力,泛指人們看清目標事物的能力。在視力檢查時,按是否佩戴眼鏡分為矯正視力和裸眼視力。我們把“不戴眼鏡、站在5米遠的地方看視力表、能看見的最小視標”定為“裸眼視力”,與之對應的,“戴上眼鏡、站在5米遠的地方看視力表、能看見的最小視標”則為“矯正視力”。日常生活中,我們口頭習慣所說的“視力”多指“裸眼視力”。
一般來說,屈光不正的人裸眼視力都不會太好,屈光度數越高裸眼視力越低,但這些都不絕對。視力(包括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是一個相對主觀的心理物理學指標,受到屈光度、視網膜解析能力、大腦辨識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簡言之,影響視力好壞的不只屈光度一個因素。
現實中,還常常會出現“屈光度不高但裸眼視力很低”、“屈光不正但裸眼視力正常“等現象。比如,同樣近視100度,有的人裸眼視力只有0.6,有的人裸眼視力0.8,還有的人裸眼視力可以有1.0。
視力檢查,可以幫我們簡單迅速地了解到視功能的初步情況;專業驗光,則是幫我們了解眼睛的屈光情況。回頭看開篇案例,我們應該明白”3歲孩子視力0.5“、”5歲孩子視力1.0“都是屬于裸眼視力檢查,而非屈光度檢查。
說完“屈光度”、“視力”和“裸眼視力”,我們再來聊一聊“遠視儲備”。
孩子出生后,因為眼球小、眼軸短,光線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的后面成像,所以小嬰兒絕大多數都是“遠視眼”,不過這種“遠視”是生理性的,會在接下來的成長歲月里,隨著眼球發育成熟而自行糾正,最終擺脫遠視。期間,盡管孩子們存在遠視,但遠視程度不是特別厲害,完全可以依靠眼睛的調節力,把落在視網膜后面的焦點向前移動到視網膜之上,所以也可以看到清晰的物象,學習生活也能一切正常。這種兒童時期生理性低度數遠視的情況,就是所謂的“遠視儲備”。
一般孩子在3-5歲時,雙眼會伴隨+1.00~+3.00D左右的生理性遠視,作為儲備供消耗,保護孩子不患上近視。
開篇案例中“3歲的孩子視力0.5(對應5分視力表中4.7)”,正是由于3歲孩子眼球發育尚不完全,眼軸偏短,在生理性遠視常規范圍內,所以說“視力正常”。
當孩子6-8歲時,眼球發育逐漸定型,眼軸的大小慢慢接近成人水平,這時候生理性的遠視基本消失,這一過程被稱為“正視化”。
在正視化過程中,遠視儲備如果消耗過快,發生近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也就是開篇案例中所提到的“5歲小孩視力1.0(對應5分視力表中5.0)”需要引起注意的原因所在。
但對于這樣的一個”初步建議“,寶爸寶媽先不要太過著急。只有裸眼視力,沒有具體參數,是不能判定孩子就一定會近視的,醫生需要通過對孩子眼睛的全面檢查,才能給出最準確的診斷。
所以,對于孩子的視力,寶爸寶媽一定要重視,但不要焦慮,先搞清楚實際狀況,才能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呵護好孩子的眼睛,以下幾點是共識。
1、抓住視力發育黃金期,定期檢查很重要
有些寶爸寶媽認為“近視都是發生在孩子上學后的事”,這是預防近視問題上最大的誤區!
0-12歲是孩子視力發育的重要階段,從孩子出生就應該開始保護好孩子的視力,在此期間,安排定期眼健康檢查,一旦發現孩子存在視力問題,便可及時地采取手段去防控。全面的視力檢查應當包括外眼檢查、裸眼視力檢查、屈光度檢查、眼位檢查等。
建議:
正常出生的寶寶,在6個月時應到醫院進行屈光篩查,如果寶寶屈光狀態正常,可以每隔6~12個月做定期檢查;
3歲開始,寶爸寶媽要帶著寶寶學習辨認視力表,每隔6~12個月定期檢查裸眼視力和屈光度;
7-12歲左右的小學生時期是近視的高發階段,寶爸寶媽應當每隔6~12個月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全面視力檢查。
有心的爸媽,還可以把寶寶每次檢查的結果都保存好,建立專屬眼健康檔案。如此,對于孩子的近視防控,寶爸寶媽便能做到心中有數、防患未然、早發現早治療。
2、養成良好習慣,延緩“遠視儲備”消耗
想要讓孩子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就要用科學手段來準確判斷、切實呵護孩子的視力。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應該幫孩子養成以下習慣:
(1)每天戶外運動2小時
在戶外,能夠讓孩子的視野開闊,對遠近和移動的物體都能保證足夠的視覺調節鍛煉,避免眼肌長期處于固定的收縮狀態。建議兒童每天戶外活動2個小時以上,但也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眼睛,做好各項安全防護。
(2)減短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如手機、電視、iPad等,容易形成視覺疲勞,久而久之會引發干眼癥,嚴重會造成近視。寶爸寶媽應以身作則,盡量減少孩子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
專家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盡量不接觸電子屏幕,2歲以上的孩子全天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盡量時段分開,不要連續觀看;如果需要長時間上網課,則建議每隔20分鐘遠眺約6米外的地方20秒鐘以上,以減少眼肌疲勞。
(3)匹配舒適的用眼光線
對于不需要長時間閱讀寫字的孩子來說,只要保證室內光亮度足夠就可以。
當孩子想要畫畫或看書時,最好為他提供向上照明的光源,或者選擇有保護罩的頂燈,以防止過量的燈源直接刺激孩子的眼睛。如果選用臺燈的話,則可以再選擇一盞冷色光源的臺燈,有研究表明,適合于閱讀書寫等要求較高的視覺光源,應該是照度為500lx以上的高色溫(5000k和6500k)冷色調熒光燈。此外,書桌臺燈最好放置在孩子身體的左前側,這樣燈光從左前部照過來,孩子在讀寫時就不會有陰影了。再者,閱讀光源和房間主光源應配合使用,如果只開閱讀光源,當孩子看向房間別處時,眼睛需要在明亮和黑暗中切換,容易引起視覺疲勞。
(4)牢記“一尺一拳一寸”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牢記“一尺一拳一寸”。坐直身體,讓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約30厘米)距離,胸與桌邊保持一拳距離,握筆手指與筆尖保持一寸(約3厘米)距離,筆桿與直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間。
在此,特別向寶爸寶媽推薦一款“讀書樂預防近視讀寫鏡”,它采用雙焦棱鏡、智能變焦等技術,改變光學折射,拉遠物象距離,減少看近時雙眼聚焦程度,放松眼部肌肉,為眼睛減負,引導孩子端正坐姿,以更好地保護未近視兒童的遠視儲備。
最后,提醒各位寶爸寶媽,遠視儲備也并非越高越好,如果孩子的遠視度數遠遠大于正常水平,比如6歲的孩子有500度遠視,這肯定也是不正常的。如果遇到“有高度遠視無法通過眼睛的自身調節力來看清東西”、“一只眼有明顯的遠視而另一只遠視度數很淺”、“遠視導致了調節性內斜視”等等情況,一定要早發現、早矯正,謹遵醫囑,莫做糊涂爸媽。
希望上述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在面對孩子視力問題時,莫急莫躁,相信科學,積極應對,做更智慧的爸媽。
呵護好孩子的眼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我們共同努力,讓近視不發生、晚發生、發展慢、后果輕!
文字:根據眼健康相關科普平臺轉引整理
圖片:來源于網絡